
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,便沒有人民的一切。
這不是理論,而是經過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——大革命失敗后,經過血與火的生死考驗,共產黨人從屠殺和被屠殺中得出的結論。
抗戰(zhàn)甫一結束,蔣介石為獨占抗戰(zhàn)勝利果實,打擊削弱共產黨,提出了所謂的“軍隊國家化”。借口“統(tǒng)一軍令”、“統(tǒng)一政令”,要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區(qū)。
面對一些主張“中間路線”的“第三方”人士,被蔣介石做出的和平假象所迷惑,要求中共在軍事上做出重大讓步的論調,毛澤東一針見血的指出:沒有我們這幾十萬條破槍,我們固然不能生存,你們也無人理睬。
從秋收起義失敗走向井岡山開始,毛澤東沒有一天不在思考,什么是人民的軍隊,如何才能建設一支人民的軍隊。人民軍隊、人民戰(zhàn)爭、人民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,作為毛澤東軍事理論思想的“三大”組成部分,人民軍隊是第一位的。如果用今天的管理學理論來說,人民軍隊是戰(zhàn)略定位,人民戰(zhàn)爭是商業(yè)模式,人民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是方法論。
1927年9月29日,在率領失敗的起義隊伍奔赴井岡山途中,毛澤東在永新縣三灣村舉行了著名的“三灣整編”,實施了“支部建在連上”和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的改革。
“三灣整編”是毛澤東探索建立新型人民軍隊的開始。但是,由于軍情緊張和探索創(chuàng)新的艱難曲折,這僅僅是個開端。
鑒于紅軍的成分,主要由“北伐軍的雇傭兵”,“失去土地的貧苦農民和城市無產者”,以及“從敵軍中過來的俘虜兵”構成,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大量地反映到黨內和軍內來,造成了官兵思想的嚴重混亂。

毛澤東在寫于1929年12月的《古田會議決議》“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”部分,對諸種非無產階級的錯誤思想,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分析和糾正:單純軍事觀點,極端民主化,非組織觀點,絕對平均主義,主觀主義,個人主義,流寇思想,盲動主義殘余,等等。
一句話,這支剛剛成立的隊伍,既需要“鑄魂”,又需要“律紀”;既需要“導航”,還需要“定責”。
古田會議,是在紅四軍黨和軍隊高層存在巨大分歧,以及中共紅四軍第七次和第八次代表大會嚴重挫折的情況下召開的。
古田會議之前,在號召“大家努力來爭論”的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,毛澤東被迫離開由他親手創(chuàng)建的紅四軍,并一度身患重病,甚至連遠在萬里之外的共產國際《國際新聞通訊》都發(fā)了1000多字的訃告。
在中央“九月來信”的基礎上,1929年12月28日和29日,在人民軍隊建軍史上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“古田會議”,即“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”,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。
正是在這次會議上,毛澤東做了30000多字的《古田會議決議案》,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的在部隊建設上的經驗教訓,確立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。從此,無論歷經多少風雨和艱難挫折,這支軍隊的“人民軍隊”的戰(zhàn)略定位,就再也沒有變過。
重讀30000多字的《古田會議決議》,無論是對初創(chuàng)的、成長型的,還是處于戰(zhàn)略變革的組織,都會有“醍醐灌頂”的教益和“無窮無盡”的啟發(fā)。

第一,戰(zhàn)略是方向。正如毛澤東在為中國抗日軍政大學題詞中所寫,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,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,靈活機動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”,戰(zhàn)略首先是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”。
在《古田會議決議》中,毛澤東確立了黨對紅軍絕對領導,即“黨指揮槍”,而不是“槍指揮黨”的原則?!稕Q議》規(guī)定,紅軍中必須健全各級黨的組織,實行政治委員制度,反對以任何借口來削弱黨對紅軍的領導。
《決議》尖銳地批評了“極端民主化”、“非組織觀點”和“個人主義”等錯誤傾向,以“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”+“支部建在連上”的“頂層設計”+“底層邏輯”,為“黨指揮槍”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。
第二,戰(zhàn)略是定位?!豆盘飼Q議》首次對紅軍的性質、宗旨和任務作出了明確規(guī)定,從而完成了對紅軍這支“人民軍隊”的精準和科學定位?!稕Q議》旗幟鮮明地反對“單純軍事觀點”,明確指出紅軍是一個“執(zhí)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”。紅軍必須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的綱領、路線、方針和政策。
為了實踐自己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,紅軍的任務不能和白軍相仿佛,只是單純地打仗。紅軍的打仗,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,而是為了宣傳群眾、組織群眾、武裝群眾,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,離了對群眾的宣傳、組織、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,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,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。
因此,紅軍的戰(zhàn)略定位首先是一支“戰(zhàn)斗隊”,同時又是“工作隊”和“宣傳隊”,紅軍的戰(zhàn)略定位是“三隊合一”。
第三,戰(zhàn)略是“硬實力”和“軟實力”相結合,并且辯證統(tǒng)一。《古田會議決議》明確規(guī)定了,在省級地方政權機關未建立前,紅軍的軍事機關與政治機關,在前委領導下平行執(zhí)行各自擔負的工作:政治訓練及群眾工作事項,軍事系統(tǒng)應接受政治系統(tǒng)之指揮;行軍、作戰(zhàn)、宿營、給養(yǎng)等項,政治系統(tǒng)應接受軍事系統(tǒng)的指揮。
在沒有建立政權機關的地方,由政治部代替當?shù)卣嗟墓ぷ?,如負責宣傳群眾、組織群眾、建設政權等。
《決議》批評把政治機關隸屬于軍事機關的錯誤觀點,與此同時,《決議》還就實施民主制度,堅持“官兵一致”;嚴格執(zhí)行“三大紀律”、“六項注意”,堅持“軍民一致”;在堅決消滅一切敢于頑抗之敵的同時,堅持瓦解敵軍和優(yōu)待俘虜?shù)茸鞒隽艘恍┝忻鞔_規(guī)定。
這一些列規(guī)定和決定,不僅系統(tǒng)解決了“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”,如何建設成無產階級領導的“新型人民軍隊”這個“根本問題”,而且為這支軍隊“鑄魂”、“律紀”、“導航、“定責”,使人民軍隊以強大的“硬實力”、“軟實力”和“巧實力”,從勝利走向勝利。
跟毛澤東學戰(zhàn)略?古田會議決議
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(0)
來源:匠客工程機械
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,便沒有人民的一切。
這不是理論,而是經過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——大革命失敗后,經過血與火的生死考驗,共產黨人從屠殺和被屠殺中得出的結論。
抗戰(zhàn)甫一結束,蔣介石為獨占抗戰(zhàn)勝利果實,打擊削弱共產黨,提出了所謂的“軍隊國家化”。借口“統(tǒng)一軍令”、“統(tǒng)一政令”,要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區(qū)。
面對一些主張“中間路線”的“第三方”人士,被蔣介石做出的和平假象所迷惑,要求中共在軍事上做出重大讓步的論調,毛澤東一針見血的指出:沒有我們這幾十萬條破槍,我們固然不能生存,你們也無人理睬。
從秋收起義失敗走向井岡山開始,毛澤東沒有一天不在思考,什么是人民的軍隊,如何才能建設一支人民的軍隊。人民軍隊、人民戰(zhàn)爭、人民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,作為毛澤東軍事理論思想的“三大”組成部分,人民軍隊是第一位的。如果用今天的管理學理論來說,人民軍隊是戰(zhàn)略定位,人民戰(zhàn)爭是商業(yè)模式,人民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是方法論。
1927年9月29日,在率領失敗的起義隊伍奔赴井岡山途中,毛澤東在永新縣三灣村舉行了著名的“三灣整編”,實施了“支部建在連上”和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的改革。
“三灣整編”是毛澤東探索建立新型人民軍隊的開始。但是,由于軍情緊張和探索創(chuàng)新的艱難曲折,這僅僅是個開端。
鑒于紅軍的成分,主要由“北伐軍的雇傭兵”,“失去土地的貧苦農民和城市無產者”,以及“從敵軍中過來的俘虜兵”構成,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大量地反映到黨內和軍內來,造成了官兵思想的嚴重混亂。
毛澤東在寫于1929年12月的《古田會議決議》“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”部分,對諸種非無產階級的錯誤思想,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分析和糾正:單純軍事觀點,極端民主化,非組織觀點,絕對平均主義,主觀主義,個人主義,流寇思想,盲動主義殘余,等等。
一句話,這支剛剛成立的隊伍,既需要“鑄魂”,又需要“律紀”;既需要“導航”,還需要“定責”。
古田會議,是在紅四軍黨和軍隊高層存在巨大分歧,以及中共紅四軍第七次和第八次代表大會嚴重挫折的情況下召開的。
古田會議之前,在號召“大家努力來爭論”的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,毛澤東被迫離開由他親手創(chuàng)建的紅四軍,并一度身患重病,甚至連遠在萬里之外的共產國際《國際新聞通訊》都發(fā)了1000多字的訃告。
在中央“九月來信”的基礎上,1929年12月28日和29日,在人民軍隊建軍史上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“古田會議”,即“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”,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。
正是在這次會議上,毛澤東做了30000多字的《古田會議決議案》,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的在部隊建設上的經驗教訓,確立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。從此,無論歷經多少風雨和艱難挫折,這支軍隊的“人民軍隊”的戰(zhàn)略定位,就再也沒有變過。
重讀30000多字的《古田會議決議》,無論是對初創(chuàng)的、成長型的,還是處于戰(zhàn)略變革的組織,都會有“醍醐灌頂”的教益和“無窮無盡”的啟發(fā)。
第一,戰(zhàn)略是方向。正如毛澤東在為中國抗日軍政大學題詞中所寫,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,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,靈活機動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”,戰(zhàn)略首先是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”。
在《古田會議決議》中,毛澤東確立了黨對紅軍絕對領導,即“黨指揮槍”,而不是“槍指揮黨”的原則?!稕Q議》規(guī)定,紅軍中必須健全各級黨的組織,實行政治委員制度,反對以任何借口來削弱黨對紅軍的領導。
《決議》尖銳地批評了“極端民主化”、“非組織觀點”和“個人主義”等錯誤傾向,以“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”+“支部建在連上”的“頂層設計”+“底層邏輯”,為“黨指揮槍”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。
第二,戰(zhàn)略是定位?!豆盘飼Q議》首次對紅軍的性質、宗旨和任務作出了明確規(guī)定,從而完成了對紅軍這支“人民軍隊”的精準和科學定位?!稕Q議》旗幟鮮明地反對“單純軍事觀點”,明確指出紅軍是一個“執(zhí)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”。紅軍必須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的綱領、路線、方針和政策。
為了實踐自己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,紅軍的任務不能和白軍相仿佛,只是單純地打仗。紅軍的打仗,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,而是為了宣傳群眾、組織群眾、武裝群眾,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,離了對群眾的宣傳、組織、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,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,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。
因此,紅軍的戰(zhàn)略定位首先是一支“戰(zhàn)斗隊”,同時又是“工作隊”和“宣傳隊”,紅軍的戰(zhàn)略定位是“三隊合一”。
第三,戰(zhàn)略是“硬實力”和“軟實力”相結合,并且辯證統(tǒng)一。《古田會議決議》明確規(guī)定了,在省級地方政權機關未建立前,紅軍的軍事機關與政治機關,在前委領導下平行執(zhí)行各自擔負的工作:政治訓練及群眾工作事項,軍事系統(tǒng)應接受政治系統(tǒng)之指揮;行軍、作戰(zhàn)、宿營、給養(yǎng)等項,政治系統(tǒng)應接受軍事系統(tǒng)的指揮。
在沒有建立政權機關的地方,由政治部代替當?shù)卣嗟墓ぷ?,如負責宣傳群眾、組織群眾、建設政權等。
《決議》批評把政治機關隸屬于軍事機關的錯誤觀點,與此同時,《決議》還就實施民主制度,堅持“官兵一致”;嚴格執(zhí)行“三大紀律”、“六項注意”,堅持“軍民一致”;在堅決消滅一切敢于頑抗之敵的同時,堅持瓦解敵軍和優(yōu)待俘虜?shù)茸鞒隽艘恍┝忻鞔_規(guī)定。
這一些列規(guī)定和決定,不僅系統(tǒng)解決了“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”,如何建設成無產階級領導的“新型人民軍隊”這個“根本問題”,而且為這支軍隊“鑄魂”、“律紀”、“導航、“定責”,使人民軍隊以強大的“硬實力”、“軟實力”和“巧實力”,從勝利走向勝利。
敬請關注 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&《今日工程機械》 官方微信
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與《今日工程機械》官方微信